四川经济网讯(记者廖振杰)8月15日,首个全国生态日四川主场活动在宜宾举行。活动中,经济和信息化厅发布《四川省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成效》,从产业结构、工业绿色发展政策机制等6大方面,深刻全面总结了“十三五”以来,四川工业在绿色发展中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效。
【资料图】
产业结构高端化加速推进——
先进制造业快速发展。“十三五”以来,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速7.2%,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电子信息、食品轻纺、能源化工产业营业收入先后超万亿元。
传统产业持续转型升级。“十三五”以来,累计淘汰退出1561户企业落后产能。去年全省短流程炼钢规模达到1300万吨、位居全国第三,电炉钢占比全国第一。
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加速壮大。去年全省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增加值增长19.8%,高于规上工业16.4个百分点。水电资源装机量、发电量均居全国第一。今年上半年全省生产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75%。
能源消费低碳化成效显著——
工业用能效率不断提升。“十三五”以来,全省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31.1%,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任务,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累计下降30%以上。节能示范引领作用也在凸显,巴中海螺水泥等3家企业成功创建国家能效“领跑者”,全省36项节能技术装备产品被纳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技术装备产品推荐目录。
此外,“十三五”以来四川累计对1580户企业、1968户炉窑使用企业开展了节能监察。
资源利用循环化水平稳步提升——
再生资源循环利用高效。“十三五”以来,废弃资源综合利用行业规上企业增加值增长近90%。开展废钢铁、废塑料、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等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申报和动态管理,全省共培育19家国家级规范企业。
工业固废资源协同利用增强。攀枝花、德阳、凉山3地成功创建国家级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乐山永祥新材料等37家企业、内江东兴经开区等13个园区创建省级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实现全省范围连续三年、沱江流域连续五年磷石膏“产消平衡”。
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提升。资阳百威啤酒等2家企业、自贡高新区成功创建国家级水效“领跑者”。宜宾海丰和锐、泸州泸天化创建国家首批工业废水循环利用试点企业。工业用水强度逐年下降,全省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14立方米,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
数字化绿色化赋能作用持续凸显——
数字基础设施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省内新建大型以上数据中心平均能耗指标(PUE值)均低于1.3,全省平均值降至1.5。雅安大数据产业园等9个数据中心获评国家绿色数据中心。
数字化绿色化融合应用水平提升。2022年四川省两化融合发展指数为97.5,居全国第10位。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56.6%、81.3%,同比提升4.8、3.8个百分点。
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
标杆梯度培育成效明显。南充燕京啤酒等124家企业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遂宁经开区等13家园区成功创建绿色工业园区、通威太阳能等5家企业成功创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眉山金象赛瑞公司等的87种产品成功创建绿色设计产品。同时,实施绵阳长虹电器“家电行业绿色供应链系统集成”等15个重点项目,编制形成相关领域绿色制造国家、行业和团体标准60余项,实现年节约能源12.5万吨标准煤。
绿色制造服务能力增强。易态科技、高达科技、超网实业等3家企业入选国家绿色制造领域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
工业绿色发展政策机制逐步完善——
先后出台《四川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四川省“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关于全面开展工业企业安全环保节能技术改造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围绕工业节能、资源综合利用及绿色制造等重点领域制修订相关标准14项。此外,近5年来累计投入资金7.8亿元支持企业实施绿色低碳技术改造。“十四五”期间将支持产业绿色发展各类金融服务不低于1000亿元。
关键词: